光存储分类
从存储产业整体来看,围绕存储介质主要分三类:磁存储、电存储和光存储。在海量的大数据中,大部分数据属于冷数据,即在3个月之后访问频次极低。采用常规的、硬盘存储和半导体存储的方式存储此类数据,大幅度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能耗水平。由于机械硬盘的寿命通常为5年,数据的长期存储还会因不断更新存储介质而大幅度提高成本和安全风险。
光存储发展方向
目前全息光存储处于第三发展阶段,即实现应用试验阶段。其中,预计到2023年左右可实现产品样机的生产推出,到2025年左右,经过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可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全息光存储产品,进而实现市场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包括光存储技术在内的中国自主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部署相对有限,仍需国家、行业、企业与用户共同发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王晓明建议,在光存储领域,进一步加大相关研究专项对光存储技术的支持,开展全息、蓝光、多维等光存储前沿技术的研发。设立光存储工程化开发中上游材料、设备等科研专项群,给予研发资助及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上游关键材料、基础设备及软件的研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光存储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技术保护力度。
光存储的发展过程
光碟——早期的光储存1982年,飞利浦公司研发出了光存储的鼻祖CD(致密光碟),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光盘的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1995年DVD问世,1999年蓝光光盘也应运而生。早期的光储存原理为阿贝衍射极限公式:代表光斑直径; 代表所用激光波长; 代表物镜的数值孔径。光存储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减小激发光波长、不断增大物镜数值孔径的过程,进而数据存储容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