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诚心来玩的,支持一切验证安全信誉随你考验
“我们和忙碌的世界,正在消逝/那动摇和让步的,在芸芸众生的灵魂中/象苍白的流水,流于冬日的行程/在消逝的星星下,天空的泡沫里/活于这一孤独的脸容”,依旧是那位遥远的异国诗人不绝如缕的歌声,我愿用他的歌声来覆盖我一世的沧桑
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散文的知识性论述和文化的考古,而是强调不应当放弃用自己的灵魂去穿透论述与考古背后的东西
另外一层意思是,知识或者文化的力量在散文中应当是学养的蕴藉和价值的取舍
许多人看中张中行的散文,应当与此有关
在当代散文史上,张中行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但我同时觉得他的意义被夸大了,也被误读了
我们不必老是用国学大师的名分来评判一个写作者,在放大的历史框架论述,张中行的学问虽然很大,但并无特别强调的必要
不必说今天,知识者的几代中,上世纪30年代的看20年代的,40年代的看30年代的,50年代的看40年代的,大概都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这是教育背景的差异
张中行的重要与他是不是国学大师并无关系,而在于他的情怀,一种伤逝般的情怀
在他的笔下始终呈现的是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不复存在的一种文化传统和一代文人的心迹
他在追忆之中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是张中行式的“疼痛”
这种难以再现和复制的情怀正在逐渐消失,反映了当下文化生态的某些征候
回头望着树上那些红艳艳的木棉花,真想它们永远也不要掉下来,永远镶嵌在古朴的木棉树树上,于是,我举起相机,让它们红艳艳的钻进我的照片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在海南,最开心的是看海.见到大海后,我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这些都是母亲还很小的时候便已种下了的果树,当时整个村子里只有少数几棵荔枝,母亲为了能让她未来的儿孙能吃上水果,便利用房前屋后余出来的些小空隙,一一种下了这些不需要人怎样花时间护理的生命力极强的果树
于是,我们几兄弟姐妹的童稚岁月,便比同村的许多孩子们更为有趣而充满温情
但年幼的我们并不知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其实并没有我们写作文来歌颂一番那样简单,尤其是当我们也次第为人夫为人妇为人父母的时候,这句话更深深地嵌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生活瞬间……
五十、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