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1
发货:3天内
超声波探伤仪
物理基础 波及波分类 介质的一切质点,是以弹性力互相联系的。
某质点在介质内振动,能激发起周围质点的振动。
振动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过程,称为波。波,有电磁波(电波和光波)和声波(或称机械波)。
声波 声波是一种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
它可分为分次声波、可闻声波、超声波及特超声波。
人耳所能听闻的声波在20-20000赫之间。频率超过20000赫,人耳所不能听闻的声波,称超声波。声波的频率愈高,愈于光学的某些特性(如反射。折射定律)相似。
超声波探伤仪
功能
自动校准:自动测试探头的“零点”、“K值”、“前沿”及材料的“声速”;
自动显示缺陷回波位置如:深度d、水平p、距离s、波幅、当量dB、孔径ф值;
自由切换标尺; 自动录制探伤过程并可以进行动态回放; 自动增益、回波包络、峰值记忆功能;
探伤参数可自动测试或预置; 数字抑制,不影响增益和线性;
多个独立探伤通道,可自由输入并存储任意行业的探伤标准,现场探伤无需携带试块;
可自由存储、回放波形及数据; DAC、AVG曲线自动生成并可以分段制作,取样点不受限制,并可进行修正与补偿;
自由输入各行业标准;
与计算机通讯,实现计算机数据管理,并可导出Excel格式、A4纸张的探伤报告; 实时时钟记录:实时探伤日期、时间的跟踪记录,并存储;
增益补偿:对表面粗糙度、曲面、厚工件远距离探伤等因素造成的Db衰减可进行修正;
动态存储功能,可存储数小时; 屏幕拓展功能,图像清晰视野开阔
超声波探伤仪
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的发展历程
从1955年起,我国经历了电子管式、晶体管式和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三个发展阶段,国产仪器技术不断成熟,产品性能不断提高。
从1979年开始,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已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满足国内常规超声波探伤的技术要求。
1.1 电子管式超声波探伤仪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英两国研制成功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后,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推出超声波探伤仪,并用于机械、造船和钢铁行业的钢板和铸件探伤。
作为一项新技术,超声检测技术很快得到我国的重视。1953年,模仿加拿大制造的超声波探伤仪,开始从事超声波探伤仪的研制。
1953年,上海材料研究所派人去长春学习和模仿了一台超声波探伤仪。
1954年,研究所人员协助上海材料所、热处理所和铸造所等单位,组成超声波探伤工作组,分别在哈尔滨和上海等地工厂进行超声波探伤试验和推广。
当时碰到的难点是,少数昂贵的进口设备无法满足企业探伤要求,且设备均采用石英晶片的超声波探头,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
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波探伤仪盲区的测试方法
一、概念 本测试是为了测定超声波探伤仪在规定的探伤灵敏度下,从探测面到能够发现缺陷的较小距离。盲区越小,仪器性能越好。
二、所需设备和材料 (1)仪器:通用型超声波探伤仪一台 (2)探头:2.5P20Z直探头一个 (3)连接线:探头连接线一根 (4)试块:CSK-IA试块一块 (5)耦合剂:机油一瓶
三、盲区的测试方法
1、首先,进入仪器通道参数界面。 探测范围:调节为50mm。 工作方式:为设置为“单”。 “抑制”:调节为0。 探头类型:设置为直探头。 探头延长时间:这里前期测量为1.47us(微秒)。
2、盲区的测定 (1)这里利用CSK-IA试块A面,Φ50mm孔距两侧边缘5㎜和10㎜的边距测盲区大小。 将探头分别放置在CSK-IA试块A面上测5mm盲区,在侧面上测10mm盲区,在时基线上,看孔波与始波间是否有谷底,若谷底不在时基线上,则不能分辨孔波。 (2)一般先将探头放置在10mm边距,找到Φ50mm孔波,使Φ50mm孔波为满幅度的80%,在时基线上,若能分辨孔波和始波间的谷底,则盲区小于10mm。这里测试结果能够区分孔波和始波间的谷底。 (3)然后,再探5mm边距,使Φ50mm孔波为满幅度的80%,在时基线上,若不能分辨孔波和始波间的谷底,则至少5mm是盲区。
这里测试结果表明仪器不能分辨孔波和始波间的谷底,则这台仪器的盲区至少5mm。